更让小凡的父母悲痛欲绝的是,50多天后,小凡竟然出现了妊娠反应,她怀孕了。在医院做完人流后,小凡彻底崩溃了!小凡的父母泪水长流,对于他们来说,女儿的未来在哪里?
三是:你是否网络成瘾?你是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有三种同学容易网络成瘾:
第一是学习失败的。由于家长、老师对孩子的期望过于单一,学习的好坏成为孩子成就感的惟一来源,因此,一旦学习失败,会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但是在网上,他们很容易体验到成功:闯过任何一关,都可以得到“回报”,这种成就感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体验到的。
第二是学习特别好的。不少本来学习好的学生在升入更好的学校后,无法再保持原有的位置,这时,他们对“努力学习”的目的产生了怀疑。按照老师和父母的逻辑,学习是为了“上大学——找到好工作——挣钱”,当他们失去了为“名次”、“位置”学习的内在动力后,一些人开始迷恋网络。其实,造成这些孩子依赖网络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正确的学习观。
第三是家庭关系不和谐。通常在家里得不到温暖的孩子,他们在网络上提出任何一点小小的请求都会得到不少人的帮助。现实生活和虚拟社会在人文关怀方面的反差,很容易让“问题家庭”的孩子“躲”进网络。
怎样挽救那些网络成瘾的同学呢?这里我有三条建议:
第一,说出来。
沉迷网络的同学,常常内心世界极为苦闷,躲进网络与外面世界隔绝,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好的办法是把心里话说出来,让父母知道,让老师知道,让同学知道。
一个小网迷写信给报社,吐露真言:
“真要感谢网络!没有网络,也许我们更多的人会沉沦为罪犯或心理变态者。妈妈,我爱你,而我只能在网络上告诉您,您知道吗?我很孤独。我渴望心灵的交流,在我受伤的时候,在我渴望自由的时候……我丝毫没有感觉到您对我的爱。您是否知道?有时我恨您。我像个没有生命的木偶,我的一切言行都无法摆脱您为我铺设的轨道。作为一个生命,我背负着全家的希望,这个责任已经把我压垮了。”
“小网迷”在分析了自己沉迷网络的原因之后说:“我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我会逐渐摆脱网络的吸引,请给我一些时间和信任,好吗?我始终认为沉迷网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的心灵的隔阂!”
这封信在报上刊登出来,许多父母读了十分震撼,他们找到了孩子迷恋网络的原因,知道与孩子的沟通是多么重要。所以,心里有话,一定要说出来让父母知道,这样他们才能有效地帮助你。
第二,走出去。
一批沉迷网络、学习失败而拒绝上学的中小学生,走进了石家庄市徐向洋训练基地。在这里,他们受到严格的体能训练,重新找回了自信。
一次我在石家庄接听“知心热线”时,听说有三十名个学员从石家庄徒步走到北京,沿途风餐露宿。便在他们到北京时,在中少总社组织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会场上悬挂着巨大标语:“知心姐姐爱你!”
我想像,这些孩子走了十几天,一个个肯定是精神疲劳,脏得像泥猴,但出乎意料的是,三十多名身穿迷彩服的同学排着整齐的队伍,个个精神抖擞!
交谈中,一个15岁的少年告诉我,他曾经在网吧玩了15天没回家,他几次想跳楼自杀,他的学习很失败,但来到训练经营,他第一次获得了成就感;一个小女孩说她乐意走路吃苦,我问她为什么,她说,走一步就有一步的成功。
假如你真的沉迷网络不能自拔,那劝你选择一项活动,走出网吧,走到大自然之中去,也许你也能获得成就感。
第三,讲道德。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你想成为网络的主人,只要你想摆脱网瘾,成为一个自由的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快乐的人,那你一定要遵守网络文明公约。
2001年末,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等七个单位,发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提出:“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便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这些要求,都是上网时应该遵守的道德守则。
时代需要网络高手设计,网络需要高超骑手驾奴。老鼠爱大米,也要爱得明明白白。
面对网络,你一定要头脑清醒,用网不恋网,清醒不痴迷。一个能把握自己的行为的人,才能最终把握未来的命运。
<span id=p></span>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