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你真棒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给孩子一个思考的世界
    在一所国际学校里,教师给各国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

    学生们都说“不知道”。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

    在“全国世纪父母读书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上,资深教育专家、原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严肃地讲了上面这则“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其中包含了对教育的反思。

    看看现实,在中学生参加的数理化方面的国际比赛中,凡是死记硬背的题目,中国学生都能得高分,需要独立思考、判断、想像的题目,中国学生往往失分。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我们也不难看到,外国记者会提问题、敢提问题,而中国记者却很少提问。

    审视我们的教育,并没有为孩子学会思考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学生为了应付升学考试,经常埋头“题海”,老师更希望学生“按正确答案”回答问题,不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在家庭中,父母有一句口头禅:“好孩子一定要听大人的话。”言下之意,不听大人话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更多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服从”,不大教孩子“提问”,更不鼓励孩子独自做决定。这样的评价标准,造成孩子从小严重缺失思考的机会和能力。

    《知心姐姐》杂志曾做了一次题为“父母心中的好孩子标准”的“知心调查”。全国18个省市的1904名中小学生的父母回答了这个问题,其中选择“听父母或老师的话”的占11.8%,而选择“有思想、有主见、有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仅占1.21%。

    凡是有思考能力的孩子,求知强,学习能力就愈强,创造力就愈强,终生学习的能力就愈强。

    有一位成功的父亲曾向我介绍教育女儿的经验:他总是给孩子以问号,从不给句号。这样,大大激发了女儿的好奇心,从小好发问、好思考,后来女儿获得了博士学位,事业上也取得杰出的成就。

    思考源于好奇。孩子都有好奇心。爱提问是儿童的天性。面对孩子提出来的大问题、小问题、愚蠢的问题、聪明的问题,父母应该高兴和鼓励。

    我儿子5岁时最爱问问题。一次他从幼儿园回来,神秘地问我:“妈妈,你知道唾沫是什么味儿吗?”

    “不知道。”我坦白地说。

    “唾沫是臭的!”儿子肯定地告诉我。

    “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把唾沫舔在手心上,一闻,真臭!”说着,他还做了个示范。

    我一闻,果然很臭,忙说:“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唾沫在我嘴里呆了这么多年,我怎么就不知道呢?可能是‘久闻不知其臭’吧!”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