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人经济学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8.为什么可可西里藏羚羊盗猎分子会疯狂地盗猎?
    8.为什么可可西里藏羚羊盗猎分子会疯狂地盗猎?

    藏羚羊是珍稀动物,因此受到保护,但是因为保护的力度不够,一些不法分子就乘机盗猎这种珍稀动物,将皮毛拿去卖钱。正如我们所知,竭泽而渔的最后结果就是无鱼可捕,盗猎分子的行为也是如此。他们也懂得这个道理,但是为什么他们还不顾藏羚羊物种的繁衍而疯狂盗猎呢?

    2004年10月1日上映的一部由青年导演陆川执导的电影《可可西里》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这是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电影。故事讲的是,1985年以前,在中国版图的西部、青藏高原的中心地带——可可西里,生活着上百万只珍贵的高原动物——藏羚羊。但是随着市场上对莎图什披肩的需求增加,导致了其原料藏羚羊绒的价格暴涨,可可西里无人区爆发了对藏羚羊的血腥屠杀,各地盗猎分子纷纷涌入可可西里猎杀藏羚羊。短短几年间,上百万藏羚羊几乎被杀戮殆尽(大约只残存不到两万只)。从1993年起,可可西里周边地区的藏族人和汉族人在队长索南达杰的领导下,组成了一支名为野牦牛队的巡山保护队,在可可西里进行反盗猎行动。在前后五年多的时间里,野牦牛队在可可西里腹地和盗猎分子进行了无数次交战,两任队长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先后被盗猎分子枪杀。

    抛开这部电影所揭示的意义不说,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内,藏羚羊的数量会从上百万只被杀戮到只剩下不到两万只了呢?而且可以断言,如果不对藏羚羊进行保护,到现在藏羚羊肯定已经灭绝。从经济学上来说,藏羚羊的数量之所以在几年之内骤减这么多,是因为藏羚羊属于一种公有资源。所谓公有资源,从上面一节中,我们可以得知,是指那些无排他性,但是有竞争性的物品。谁都可以去猎杀藏羚羊,但是藏羚羊的数量会越来越少,直到灭绝为止。这是因为每一个猎杀者都希望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都希望猎杀更多的藏羚羊。他们不会去考虑藏羚羊灭绝之后再也无从猎杀的问题。而且即使考虑到这个问题,他们也不会停止猎杀行为,因为猎杀者会认为其他人不会停止,所以如果自己停止的话,是对自己利益的损害。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公有地悲剧”。

    公有地悲剧最早由英国人哈丁提出来的,哈丁在《公地的悲剧》中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一群牧民一同在一块公共草场放牧。一个牧民想多养一只羊增加个人收益,虽然他明知草场上羊的数量已经太多了,再增加羊的数目,将使草场的质量下降。但是他会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多养羊以获取更多收益,因为草场退化的代价由大家负担。每一位牧民都如此考虑时,“公有地悲剧”就上演了--草场持续退化,直至无法养羊,最终导致所有牧民破产。“公有地悲剧”出现的原因是因为公共资源不具有排他性,因此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最终导致效率损失和无效率。正如中国80年代的著名民谣所唱的那样: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不拿白不拿,白拿谁不拿。等都拿光了之后,大家也就没得拿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