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人经济学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7.研究生争抢卖猪肉的岗位是对还是错?(2/2)
    一般来说,文化素质越高的人,其工作能力越强,也就越不容易失业。但在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中,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出现数量巨大的大学生失业现象。这到底是由什么引起的呢?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中国之所以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大学生失业现象,是由产业链的不正常引起的。

    郎咸平说,真正的制造业是制造业的产业链,就是“6+1”。“1”就是指制造业,是硬的生产环节,其余“6”是软的环节,即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零售等六个环节。 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分工把“6+1”里面最差的“1”放在中国。而“1”是不需要大学生的,真正需要大学生的是“6”。“在这种产业链的格局之下,除非你从‘1’走到‘6’,否则大学生就业一样艰难。”此外,利率不断调升,汇率也不断调升,使得这些出口制造业日子更不好过。因此郎咸平建议,中国的产业政策必须从“1”走到“6”,只有这样问题才能解决,包括大学生就业问题。

    郎咸平的这种观点,从劳动力市场上来分析是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这一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多林格尔和皮奥里在1970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整个社会的劳动力市场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主要市场的工资较高,劳动条件较好,工作岗位较有保障和职业前景较美好;次要市场的工资较低,工作条件差,工作具有不稳定性和暂时性。在主要劳动力市场求职的往往是出身富裕家庭、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者;在次要劳动力市场求职的往往是移民、年轻人和妇女劳动者等。并且这两个劳动力市场的就职者相互流动是比较困难的。一般来说,主要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不愿意光顾次要动力市场,而次要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根本无法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因此,人们才会对研究生卖猪肉的事感到不可理喻。

    由于我国还是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目前不同地域之间经济及文化发展不平衡,二元社会的特点十分明显。所以,两种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许多差别,比如,生活在大中城市不仅收入高,而且各种信息资源丰富,公共服务设施齐备,人们能便捷地享受现代社会文明成果,生活质量高。相反,生活在小城镇和农村,不仅收入低,而且难以充分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因此,大学生首先选择大中城市工作,“宁要城里一张床,不要农村一幢房”,把“留大城市、去沿海、进特区”作为地区流向的首选。在对“大学生最愿意去哪个城市工作”的调查中,32.37%的学生将上海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北京为27.67%,深圳为12.13%,紧跟其后,青岛、大连等沿海发达城市也是大学生向往的城市,而选择去农村工作的毕业生不到总数的5%。

    在大学生失业者中,有一部分属于自愿性失业者,即不满意于已有工作机会而继续寻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根据职业搜寻理论,自愿性失业者之所以放弃毕业时的就业机会,是因为已有的就业机会低于他们的期望值,同时他们预期到未来会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在此情况下,一旦选择毕业时的就业机会,就很难随时退出,从而不得不放弃未来更好的就业机会。可见,自愿性失业者宁愿放弃已有的工作机会,是为了寻求满意的工作,这其实是一种出于长期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而决不是盲目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愿性失业者并非真正的失业者,不应计入大学生失业者之中。但是,目前公布的大学生一次性就业率无法反映这一情况,所以对大学生失业程度有一定的夸大成分。

    产业链的调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虽然经济的发展促使改变这种状况成为必然的趋势,但是在现阶段是很难实现的。因此,研究生卖猪肉虽然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在不能找到其他工作的前提下,这个工作的待遇又相当好,有些研究生便放下架子,去二元劳动力市场谋求一份职业,也不失为无奈之余的明智之举。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