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巴菲特投资智慧

首页
字体:
上 页 目 录 下 章
君子不取不义之财(2)(2/2)

    巴菲特总是在市场最火热的时候冷眼旁观,他在1988年说过:“看到1988年如此丰硕的套利成果,你可能会觉得我们应该继续在这方面努力,但事实上我们决定采取观望的态度。”巴菲特事实上也是这么做的,他在美国1968年和1972年两次大牛市中,都采取了逆市而为,与众不同的行为,成功地躲过了风险。

    1968年,美国股市行情达到了疯狂的地步,日平均成交量达到了1300万股,比1967年的最高纪录还要多307股。股票交易所被大量的买卖单据忙得喘不过气来,这在它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一次,而且还持续了许多天。在1968年12 月,道琼斯指数爬升到990点,1969年升到1000点以上。1969年5月,巴菲特宣布退出。到1970年5月,股票交易所的每一种股票平均都比1969年初下降50%。1972年,美国股市又是一个大牛市,股价大幅上涨。当时几乎所有的投资基金都集中投资到一群市值规模大的、声名显赫的成长股上,如施乐、柯达、宝丽来、雅芳和得克萨斯仪器等,它们被称为“漂亮50股”,平均市盈率上涨到天文数字般的80倍。由于股价太高,巴菲特无法买到股价合理的股票,非常苦恼。1972年时, 伯克希尔公司证券组合资产规模有1亿多美元,巴菲特却大量抛出股票,只保留了 16%的资金投资于股票,把84%的资金都投资于债券。

    相反,当市场处于熊市时,对巴菲特来说,则是他高歌猛进之时。1973年,“漂亮50股”的股价大幅下跌。1974年10月初,道琼斯指数从1000点狂跌到580点,没有人想再继续持有股票,在市场一片悲观声中,巴菲特却高声欢呼。他在接受《福布斯》记者访问时说:“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好色的小伙子来到了女儿国,投资的时候到了。”

    巴菲特自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清楚地看到这种热闹的背后所潜伏的深度危机。用巴菲特自己的话说:“还有什么比参与一场牛市更令人振奋的,在牛市中公司股东得到的回报与公司本身缓慢增长的业绩完全脱节。然而,不幸的是,股票价格绝对不可能无限期地超出公司本身的价值。实际上由于股票持有者频繁地买进卖出以及他们承担的投资管理成本,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他们总体的投资回报必定低于他们所拥有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如果美国公司总体上实现约12%的年净资产收益,那么投资者最终的收益必定低得多。牛市能使数学定律黯淡无光。却不能废除它们。”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