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三角的定义(1)
20世纪60年代初,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a. mundell)在研究了20世纪50年代国际经济情况以后,提出了支持固定汇率制度的观点。蒙代尔和马库斯·弗莱明(j.marcus flemins)提出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undell-fleming model)对开放经济下的is-lm模型进行了分析,堪称固定汇率制下使用货币政策的经典分析。
该模型指出,在没有资本流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下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有效的,在浮动汇率下则更为有效;在资本有限流动情况下,整个调整结构与政策效应与没有资本流动时基本一样;而在资本完全可流动情况下,货币政策在固定汇率时在影响与改变一国的收入方面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但在浮动汇率下,则是有效的。由此得出了著名的“蒙代尔三角”理论,即货币政策独立性、资本自由流动与汇率稳定这三个政策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
1999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根据上述原理画出了一个三角形,他称其为“永恒的三角形”(the eternal triansle),从而清晰地展示了“蒙代尔三角”的内在原理。在这个三角形中,a表示选择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b表示选择固定汇率和资本自由流动,c表示选择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固定汇率。这三个目标之间不可调和,最多只能实现其中的两个。这就是著名的“三元悖论”。国内学者易纲将其总结为“蒙代尔-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形”。
根据“蒙代尔-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形”,一国的经济目标有三种:1.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2.汇率的稳定性;3.资本的完全流动性。这三者,一国只能三选其二,而不可能三者兼得。例如,在1944年至1973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各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得到实现,但“资本流动”受到严格限制。而1973年以后,“货币政策独立性”和“资本自由流动”得以实现,但“汇率稳定”不复存在。“永恒的三角形”的妙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一目了然地划分国际经济体系各形态的方法。
鱼和熊掌的选择关系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