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们会对制度激励做出反应(1)
〖1〗制度型构人类行为 人是理性的,他们自利自爱,总是试图增进自身的利益。在逐利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冲突,那么人们又怎样协调彼此的冲突呢?答案是依靠游戏规则,即制度。这里所讲的制度都是指具有实施能力的制度(即行为规则能得到贯彻执行),不管制度的实施力量来自第三方还是自我实施。有些“制度”不具有实施能力,不是真正的制度——比如名存实亡的法律——这些不具有实施能力的制度不能对个人行为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要深入探讨制度实施能力的来源是很复杂的问题,在这样一本简单的著作中我最好的选择是回避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好的制度,激发善行;坏的制度,激发恶行。想必不少读者曾听过一个分粥的例子。两人意欲公平分粥,一人掌勺,如何保证掌勺者能尽量做到公平呢?一个有效的规则是:掌勺者应放弃优先权,让对方先选择取走哪一份粥。掌勺者难免有想给自己多分一点的机会主义行为,但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规则就杜绝了他的机会主义行为。这就是制度的力量!
经济学家,尤其是主流经济学家,常常认为个人行为是由制度来型构的。虽然,如同一些演化经济学家所认为的,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尺度上,制度无疑是人们相互博弈的结果,即正是人们的行为互动,型构了社会的制度。但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尺度上,比如给定任何一个时刻,个人行为对于型构制度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反而是制度构成了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即,制度型构了个人行为。因此,在判断和推测个人行为时,必须注意到个人行为的制度背景。由此开始的制度分析还有一个实用意义:我们常常可以通过改变制度来达到重塑个人行为的目的。
制度为什么能型构个人行为?因为,个人选择其行为时最关键的考量是其行为的收益和代价。而制度环境,就是决定特定行为之收益和代价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制度下所获的收益和所付的代价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同的制度就会激发不同的人类行为,甚至某些看来匪夷所思的行为,一旦考虑其制度环境所提供的激励,所有的疑惑皆可迎刃而解。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