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出版于1899年,宣告了20世纪资本主义新贵(有闲阶级)及其生活方式的崛起,早期资本主义奢侈消费的本质是就是凡勃伦所说的“炫耀性消费”。
资本主义时代的奢侈品,除了裸的高价格,不再有身份、宗教、阶层等任何消费对象的限制,奢侈品已不是阶级或阶层的身份专属。商人阶层的奢侈品消费从黄金、首饰、瓷器、丝绸、茶叶、香料等贵金属及舶来品(非生活必需品)开始,延伸到服饰、配饰、酒水、化妆品等,都是财富的象征。
1998年p?福塞尔的《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一书,提出了“象征消费”(symbolic consumption)概念,阐述了现代西方时尚——奢侈品产业的本质:品味消费时代。
象征消费有两层意思:其一,是“消费的象征”,其二是“象征的消费”。
象征消费的风潮扩大了奢侈消费的内涵与外延,将奢侈消费从单纯的尊贵、财富等高价值商品,扩展到了具有象征属性的商品上,即当商品及其品牌象征着某种社会地位、财富、个性、品味的时候,这些商品都可以具有“身价百倍”溢价销售的能力。
这揭示了西方普世价值观下的奢侈品牌消费的本质,即以品味(taste)、生活格调(life-style)为核心的奢侈品与奢侈品牌“混合”消费的时代,时尚产业搭上奢侈品的梯子,变身为奢侈品牌。这种混合推动了西方奢侈品产业链的成熟。
这个产业链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奢侈品经营管理集团及家族(制造方);设计师,包括摄影师、灯光师等(内容提供方);媒体(信息传达方);名流、明星、模特、名人组成的社交圈(焦点聚集地)。
奢侈品家族集团,掌握着奢侈品的供应权,甚至控制着分销渠道,但是其高溢价收入的很大部分要分割给设计师、媒体、明星代言、社会活动赞助,奢侈品牌的净利润率并不像其产品价格那样高。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