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产品驱动三阶段(4)
在市场早期(导入及成长)阶段、行业集中化程度不高、行业主导品牌“有名无实”等情况下,敢打型战略决策的胜算概率较大。过去三十年里大多数中国式企业家战略,都属于这种类型。这是市场机会大于行业壁垒的阶段,快速决策及行动更能把握住机会。
同时必须明白,敢打精神重要,但决定最后成功的,不仅是执行力强的“最敢打”企业,而是对“打什么”对象的判断——必须符合(或至少没有违背)特定行业及市场演进阶段的本质特性。
企业关键决策人(大多数时候就是企业家、老板自己),在这个阶段的直觉洞察,大多来自其个人的经验领域——市场亲访、读书学习、人际网络等。
敢打型战略思维,是一种机会导向的决策,体现着决策者(创业者)以“结果求条件”的思维模式的感悟力、直觉洞察力及决策勇气。
值得注意的是,直觉洞察的决策在“创新性产品”领域的胜算并不大,跟随型策略更容易成功——可以将创新创意的“试错风险”最大化降低。
娃哈哈宗庆后的亲访一线,体现的正是“要走平常路”,但后发先至的战略:娃哈哈的渠道执行力可以让同类产品卖得比对手更好。
宗庆后认为,饮料市场没有绝对的创新,任何新产品都可以很快被复制,关键是运作市场的能力。别的企业还在试销的产品,娃哈哈在跟进模仿(山寨)后可以有70%以上的胜算,但娃哈哈能卖好的产品,对手只有30%的胜算概率。
创业者在从无到有的阶段,要优先采用策略化产品,不要太追求创新性产品,即使真有能力创新,也最好从用户体验层面的创新入手,不要太自信自己的产品具有“划时代”的特性——除非掌握了技术专利、技术诀窍、新型装备、稀缺性原材料等。不具备这些创新产品价值链的关键要素,做出创新产品的概率极小。
无论是创新还是“山寨”,策略性思考是企业所有产品的“准生证”。有策略的产品,即使不够创新,也会比创新但策略错误的产品,有更大的成功概率。
洞察、战略对于创业者虽然是奢侈品,但产品战略思维是创业者开启市场大商机之门的钥匙。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