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火星式”管理(4)
其实外行是可以领导内行的
创业初期,在公司的战略决策上,马云当仁不让:不做门户,也不做b2c,就做b2b!但究竟如何操作?还得大家商量着来。
阿里巴巴的标识如何设计?阿里巴巴的页面如何制作?商人的买卖信息如何贴上去?如何进行信息核实和分类?所有这些细节,都是在充分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完成的。
当时阿里巴巴有三个负责写程序的工程师:吴妈、狮子、宝宝。不久又来了个香港小伙子名叫ny当时只有20岁,但已算得上香港的it高手了。tonny的父亲是马云的朋友,是父亲介绍他到阿里巴巴应聘的。马云一见tonny开口就说:“每月工资500元。”tonny一惊:“这钱还不够我给加拿大女朋友打电话的。”马云掉头就走。待tonny与阿里巴巴的几个同行谈过之后又找到马云:“我还是在这儿干吧。”
公司初创时,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也没有严格的工作流程,而是自由争论,平等决策。楼文胜说:“决定页面时,彻夜不停地争论;设计标识(logo)时,争论过二十几个方案,当盛一飞拿出今天人们到处可见的那个字母a的变形时,大家一致认可。其实这个标识的人形就是孙彤宇的侧面像。”设计页面时,开始由宝宝做了个模板,这个模板做得很成功,有很好的扩展性;然后大家在这个模板基础上一起开发程序,狮子主要负责写windows下的程序,很快阿里巴巴的页面就设计出来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