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定位决定地位(5)
中国电子商务的未来
b2b曾经是一个没人愿意做的模式,因为这个模式在美国没有成功的先例,也没有可供借鉴的例子。当时亚马逊和ebay引领的b2c和c2c模式才是中国创业者们纷纷仿效的对象。赚到钱才是硬道理。
十多年前,已经有过三次创业经历的马云,准备独辟蹊径,建立一个b2b平台,撮合商人之间的交易,而不是先从针对个体消费者的b2c和c2c做起。
马云起初的想法很简单,做一个网上交流平台,让那些中小企业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发布信息,以促成买卖双方的交易。
2000年初,阿里巴巴从日本软银的手里获得2000万美元注资,2002年底,阿里巴巴实现了“全年盈利一块钱”的目标,熬过了互联网的冬天,市场恢复了正常,阿里巴巴顺风而起。
借助软银的风险投资,阿里巴巴b2b通过收取商家使用信息平台的年费,比b2c和c2c模式更快地发展。马云找到的优势是,那时的阿里巴巴不需要过多操心物流、网上支付等一系列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问题,其网上信息发布交流的模式,实现了“轻资产”,用户只是上网寻找发布产品和采购信息。当时的b2c和c2c公司将过多的投资耗费在了仓储、物流和支付等基础设施的建构,在起跑初期就不如阿里巴巴面对蓝海,脚步轻松。
在阿里巴巴确认了b2b电子商务路径之后,环球资源、中国制造网、敦煌网、金银岛网等一系列b2b平台也开始集体发力。
目前看来,阿里巴巴的b2b平台也只是马云架构整个电子商务平台之梦的起始一步,借助b2b平台的盈利、资本、经验和团队,马云需要打一场不是面对竞争对手,而是应对整个中国电子商务模式的“硬仗”。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