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底部”:市场规模决定暴涨暴跌特性——炒“新”原来就是炒规模
1、“a底部”:市场规模决定暴涨暴跌特性——炒“新”原来就是炒规模
1991年上证所和深证所创立,此时人们还在热议究竟股票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而国家领导人的公开发言支持股市的建立,为a股注入了活力,从当初的摊派买股,到大量资金抢购股票,买到即赚钱,买到即获利,1991年5月17日到1992年5月26日,短短一年间,沪指从104点一路涨到了1429点,让第一批“吃螃蟹”的股民先富了起来。随后到1992年11月底的时候,股指跌回到了389点,而在资金的强大推升之下,股指在1993年2月再度创造了1558点的阶段性高点,这波行情才算真正过去。
在这个时候a股市场没有涨跌幅限制,因此走势上大开大合,由于市场规模较小,而场外资金较大,就造成了暴涨暴跌的特性,资金进来市场就一起大涨,资金撤离,市场大跌。很显然这样的财富效应很难复制,时间无法倒流,我们也不可能回到当年去抢购股票。不过从这一天开始,市场中炒新的特性就确定了下来,无论是概念独特的新股、股改股、股改派发的权证、中小板、创业板、股指期货等等,凡是“新”事物出现,总要被资金爆炒一下,初期总会有巨大的赚钱效应。而实际上,这背后就是市场钱规则在起作用,初期相对规模较小,而参与的资金量相对规模来说比较大,这样势必造成初期会有暴涨或暴跌(市场已经是双向交易时代,做多、做空都赚钱,因此暴涨和暴跌都会带来大幅盈利的机会)。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