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回老家,坐一个亲戚开的车。亲戚刚拿驾照没多久,属于“实习司机”。一路上马路又宽又直,司机的手却在不停地动,左一下右一下,车也在画龙,我坐在副驾驶席上,虽然系上了安全带,但心里还是很紧张,嘴里话也少了,脚下直使劲。一路上旁边车道上的车不停地对我们按喇叭,还好,最后终于安全到达。回想十年前自己刚拿本时,已是老司机的弟弟坐我的车也向我说过同样的感受,当时自己信心很足丝毫不以为然,根本不理解坐车的人会有何种感觉,现在方才明白。
总结自己开公司,也经常犯类似的错。政策朝令夕改,看见别的公司有什么新章程常常一拍脑门拿来就用,过段时间发现效果不好又推倒重来,弄得公司上下无所适从。比方说提成奖励,原方案在出台一段时间后本来实践检验较为合理,员工也认可,可我在听完什么专家讲座和看完某本管理书后就立刻将其推翻并试图重新制定政策,结果会计抱怨不好操作,员工抱怨政策不合理,在一通折腾后不得不又改回原样。
现在常想,办公司和开车很像,老板就好比驾驶员,开车时车在路上跑,只要在本车道的两条白线之间就ok,不必时刻调整方向盘,否则司机累,乘客累,车还容易出危险,费力不讨好。同样的,只要公司的运营在可控范围内不犯大错,政策就应稳定执行,保持连贯性,让员工心里有底。小公司老板权力集于一身,缺乏监督,制定政策更应该小心谨慎,不然公司政策经常调整,制度朝令夕改,只会令员工缺乏稳定感,认为老板总在算计自己,公司员工不跑光才怪呢。想想当初我们为什么承诺香港回归后体制50年不变,确实是很有道理的。
宋博士观点
有什么办法能减少变化,让变化有个度,让员工不疲于奔命?第一,要明白,变与不变常常不是企业老板说了算,企业必须根据外部变化做出适当的反应;第二,变化的速度有三个因素决定:大环境、企业所处的行业、公司自己的适应能力;第三,注意员工的应变能力,企业往往高估了内部适应变化的能力;第四,变化最终是个度的问题。
狠男人小说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