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金融新世界)(13)
可惜,这不是真相。
1998年1月,当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危机渐趋平缓时,印尼盾汇率却一泻千里,按1997年7月汇价计算,贬值200%,股市下跌50%,社会出现严重混乱,印尼成为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国家。
真相是,与其他东盟国家比印尼经济其实更糟。
印尼的金融经济体制是一种可怕的市场,金融成为掠夺者抢劫工具。据说,苏哈托送给亲信的礼物经常是银行牌照,只要获得了金融牌照就获得了攫取国民财富的手段。在这种金融体制中,无论出现多高的不良贷款率都不奇怪,这不是银行,是掠夺国民财富的机器,目的就是制造不良贷款,而1997年初印尼的不良贷款率曝光数字就已经达到了30%。
过去10年,苏哈托政府成为维持了7%以上的经济增长率,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国民支持。然而,这种经济增长是以牺牲国民福利为代价的,虽然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就业机会,但未必带来国民福利,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是国民财富净损失。
制造事端转移国内矛盾焦点更是拿手好戏,当权者可能利用居民在某方面的无知转移愤怒,牺牲某一个群体或者阶层,发展到极致就是血腥的骚乱,比如,至今让全球华人痛彻心肺的排华骚乱。
随着时间推移,任何地方的经济都会有所发展,但在苏哈托及其类似的政治体制下,国民财富很快被集中于某个集团,甚至某些个人手中。国民积蓄的财富实际上早就通过金融体系被挥霍一空,国民也很难获得人力资本积累,这是典型的“坏的市场”,经济如果持续增长,国民可以在增量中维持生存,但很难提高福利水平,一个典型的例证是国家产出依靠海外市场,国民享受不到自身生产的财富。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不可能永远顺水顺风,就连老大美国也不能,何况东南亚!
总有外力会触发不健康因素,如果通过金融体系攫取国民财富,那这种表现很可能就是金融危机。
这一点,苏哈托政府表演得可谓淋漓尽致。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