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部金融史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第10章 枪炮与金钱Ⅱ(二战)(13)
    第10章 枪炮与金钱Ⅱ(二战)(13)

    刚才说的是战前准备,战时,就不好使了。

    前面我们说过,对外战争最好的融资方式是对外借款,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对外举债。

    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又把一战失败教训当做了经验:只是在国内把税收换成国债,以占领区赔款计算利息;在占领区,成立国家信贷银行,以占领区土地作为准备发行银行券,基本上等于对内对外一起抢劫。

    不长记性啊!

    不过这也怨不得希特勒,不是希特勒不想借钱,实在没人借给他。

    二战期间,德国根本就没有一个稳定的对外融资渠道,英、法、苏、美都是敌人,那来的钱借给他,整个二战期间德国只在中立国瑞士得到1.5亿瑞士法郎借款。

    有人一定想,既然占领了很多土地,何不抢劫?

    希特勒也这么想,而且这么干。

    二战期间,德国总计从占领地抢劫了90亿英镑,折合1500亿马克,这些财富也确实也在很长时间内维持了德国的“闪电”战术。

    希特勒没想到的是,当时,全世界都在执行的战略方针:持久战!

    国家生存与普通人生存没有什么区别,大家都希望获得稳定的收入。抢劫毕竟只是一次性买卖,有了这次没了下次。

    1940年8月,德国帝国银行试图在占领区发行以马克标价的货币,建立一种长效抢劫机制,但是由于纳粹政府不能有效稳定占领区秩序,军事胜利并没有促成这个方案。1943年后,即使在德国本土,马克也不再被认为是通行的货币,收入中出现了实物,交换改为以物易物。

    市场物价虽然被官方冻结,柏林却存在一个马克交易黑市,价格是官方市场价格的100倍。官方交易中有效的不是货币,而是供应卡,类似于我们计划经济年代的布票。魔鬼可以装作神佛,也可以把自己塑造为民族偶像;就算把世界上最极端的个人崇拜提高一千倍,崇拜者仍然要吃饭,当然,也就只能不听领袖命令。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