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思维

首页
字体:
上 章 目 录 下 页
四、中国有资格说“不”(2)
    四、中国有资格说“不”(2)

    反对对伊朗进行制裁

    2007年3月5日,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代表在纽约举行闭门会议,讨论是否对伊朗进行进一步的制裁。之前,他们与德国代表已经举行了三轮会谈。此次会议,则是最后拍板定案的时刻。英国和美国基本上赞同了一项十分严厉的制裁,准备提呈安理

    会通过,但是中方对此表示有异议。当时,美国国务卿赖斯一直极力敦促中国支持对伊朗实施进一步制裁的决议草案。她认为,中国应该像过去一样,在起草和通过安理会新决议方面发挥有效的作用,这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中国的做法却让美国不得不失望了。

    6个大国本来决定要在11月19日在布鲁塞尔举行会议,但是中国代表决定不出席,会议也不得不因此取消。中国一直都反对制裁伊朗,美国的发言人麦科马克表示,华盛顿十分希望得到中国的合作。可是,中国决定不出席布鲁塞尔会议,使得对伊朗增大施压的努力受挫。美国甚至还对中国发出了警告:谁阻挠有效外交努力所需要的制裁措施的达成,谁就要为外交努力的失败负责。不过,中国并不承认阻碍了联合国制裁伊朗的努力。

    最终,联合国对伊朗的制裁不得不中断。当然,中国此次反对的态度,所承受的舆论压力也很大。但不管怎样,这都表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上越来越有分量。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张琏瑰认为:“历史上的积弱中国,即使‘忍无可忍’,通常也不过说说而已。但这几次不同,中国的底气十足。”是的,中国政府频频说“不”,显示了中国政治外交和经济外交的姿态调整,体现了“软的更软,硬的更硬”的外交新策略,这是一种质的飞跃。

    中国开始有说“不”的本钱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
上 章 目 录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