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看中国与中国看自己(2)
国外的一些对立的观点在中国国内媒体很少出现。即便是对一些国外书籍,也只是翻译出对华友好的部分,而那些不友好的部分往往都会被删掉。普通的中国人便把知道的这些信息都当作是外国的善良本意,他们很难想象自己会成为其他国家的“威胁”。
中国的公众一般都会认为,中国并没有进行任何的侵略活动,并且跟各国的往来也是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是完全正当的。进入世界贸易体系之后,中国更是在经济政策方面做出了很大的退让,可这些并没有换来西方国家的认可,他们越来越变本加厉地指责中国。在能源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面,为何西方能做而中国就要一直做个好人,委曲求全,成全别国?当西方国家认为中国应该为很多事情负责时,中国公众都不认为是自己的过错,而是西方强加到中国身上的。更多人认为西方这样评论有失公正,甚至有嫉妒嫌疑。
西方国家国防系统庞大,且其同样庞大的官僚体系也造成了西方国家在看待中国问题上的悲观论断。美国的国防支出占全世界的一半,谁都知道这背后自然离不开官僚体系的支撑。官僚系统中的官员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寻找潜在的问题,而日益崛起的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自然逃不过这种寻找的眼光,发展的道路上也多了一些阻碍。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都非常关注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举办北京奥运会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但是这种对中国的负面看法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就面临着一个结构性的障碍。负面印象也可能转化成实际利益上的损害,更为严重的是,负面印象对那些主张对华政策强硬的人来说是一种政治支持。虽然中国的相对实力已经大大提高,但毕竟中国有求于世界的方面要多于世界有求于中国的方面,再说对中国印象不好的观点都在西方,而西方国家又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所以,在看待对中国的负面评价方面,要有一定的客观性。不要让公众对中国的负面评价最终被强硬派利用,否则中国的发展之路将会更加艰难。
消愁距建议
中国已经在努力地倾听世界的看法,中国现在能做的就是在政治和外交领域方面扩展,坚持用开放的心态来聆甜国的意见。同时,中国也应该利用各种机会向外界展示自己,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而不是他们自己所理解的中国。奥运会期间,一些国外媒体不仅报道奥运赛事,也报道了中国的一些文化特色,这对于世界来说都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好机会。因此,中西方的媒体都应该有所调整,西方媒体应该减少对中国的负面报道,以公正的心态来对待中国。中国本土的报道也要多报些忧,少报些喜。多一些公正的评价,这样便能让中国公众有一个客观的分析。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