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狭隘民族主义导致民族自戕(2)
从表面上看,狭隘民族主义与民族精神是非常容易混淆的,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看见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打着发扬民族精神的旗帜来鼓动群众。其实,客观来说两者在本质上是有不同的,狭隘民族主义是封闭排他的,而保守的民族精神是开放进步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面对西方文明强势地位时,我们应该努力吸取其他各民族、文明的精髓,同时对于本民族的东西要“取精华,弃糟粕”,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不迷失自我。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和精神是国家的脊梁,失去它,国家也会像散沙一样失去凝聚力与向心力。因此,中国既要发扬鲁迅先生提出的“拿来主义”,更要注意保持民族精神。
回顾历史,中国曾深受狭隘民族主义之害。看一下中国强盛时期的历史,就知道这些时期中国都是开放的、外向的,是与世界融合的。但从15世纪以后,中国开始走向封闭内敛,失去了锐意进取的精神,将自己沉浸在“天朝上国,万夷来贡”的狭隘民族主义的情绪中,这也将中国的进步与发展之路堵死了。到了近代,哪怕洋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门户,狭隘民族主义者依然顽固不化,拒绝改革变化,把西方文明视为是奇术淫技,终于被历史所抛弃。20世纪,中国**之所以能领导人民获取革命的胜利,就在于他们在坚持民族精神的同时,引进了西方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把握住了中国的国情。
整个近代史中,中国深受帝国列强的欺辱,可若是把民族主义推至极端,非但于处理国际事务无益,也无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赢得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更会极大地阻碍中国的进步。因此,我们要以史为鉴,吸取教训。面对西方的强势地位,中国要做的不是闭关自守,而是应该坚持开放,努力学习、借鉴外国精华,改变自己的弱者地位。
在今天,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是一个全球经济的时代,抵制任何一个国家的公司或品牌,所发挥的作用都是很小的,其实这些公司和产品在进入别国后,都会有本地化的改装以更加适应消费国的需要,事实上这个过程中消费国已经或多或少地与之融为一体了。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