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夜汐:动乱年代的艰难成长(10)
但这种呼应显然是无意识的,并充满了政治色彩。围绕着引进设备的问题,当时的“四人帮”极力阻挠,相继搞出了莫须有的“蜗牛事件”、“更新轮事件”、“风庆轮事件”等。
1975年12月,“四人帮”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等人再次被打倒。国家在乍现一丝曙光后,又陷入风雨飘摇之中。
日本的评论家山川晓夫从一些经济数据对比中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从1966年开始到1978年,人民生活水平一点也没有改善。”此时的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日本的1/20,是美国的1/30。1978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只相当于日本整整100年以前的水准。他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于1973年不幸早逝的“功夫之王”李小龙,曾经写过一篇《我是谁》的文章:
“我是人群中的巨人,俯视苍生的豪杰,还是封闭自惑的庸碌之辈?我是功成名就、信心十足的绅士,一呼百应的天生领袖,还是在陌生人前小心翼翼、动辄心惊的弱者?在强装的笑颜后面,是一颗瑟瑟发抖的心,如同在漆黑森林里迷路的小小少年……”
当时,无论是这个国家,还是刘家兄弟这样的年轻人,都好似于“在漆黑森林里迷路的小小少年”——他们在苦苦寻觅和探索一条活路。
命运发生转折性改变
生活的磨练
“并不是每一种灾难都是祸,早临的逆境往往是福。”西方哲人夏普曾如此劝勉世人。这一点也在刘家四兄弟身上得到了强有力的应证。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