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夜汐:动乱年代的艰难成长(6)
老大刘永言读初中时,这个国度开始掀起一股大跃进的浪潮,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浮夸风”和“大炼钢铁”。这些做法导致国家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遭受毁灭性的破坏,树木砍伐、农田荒芜。
在全国范围出现严重饥荒的情况下,1958至1959年,政府仍然持续着往年的大量向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粮食以快速发展军事工业。恶果在1959年至1961年开始突显——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那时非自然死亡人数达到2158万人,其中主要死因为饿死。
刘永言便是因为饥饿过度,得上了当时流行的水肿病,面临着严重的生命威胁。母亲心如刀绞,不知从什么地方千方百计地弄来了一点米糠,最终帮刘永言捡回了一条小命。
刘家四兄弟的艰难成长
贫穷凶恶到最终要撕裂骨肉亲情。为了不把全家都拖死,在万般无奈之下,刘大镛夫妇只得含泪将老二永行送给了一位布商。
但噩运仍然如恶犬般尾随不去——不久后,刘永行便在这布商家干活时从高凳子上摔下来并摔断了腿,因为没得到及时的救治,整个腿红肿得像水桶一样,人家又把他像商品一样退了回来。
此时,刘永行才两、三岁,而腿伤导致的残疾却要困扰他一生。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老三刘永美只能继续二哥的命运。当时新津县的农会主席陈耀云对尚在襁褓中的老三十分喜好,于是决定把他抱养。
刘永美过继到新津县顺江乡古家村的陈家后,先改名为陈顺民,后来等到他快要上学时,生父刘大镛又给他改名为陈育新。
本章未完,请翻开下方下一章继续阅读